浙江省安吉上馬山發掘壹座
西周時期大型土墩墓
[2010-02-02]
資料來源及撰寫:(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田正標)
墓葬平面
2009年12月—2010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吉縣博物館在安吉縣良朋工業園區上馬山墓葬的發掘中搶救性清理了壹座西周早期的土墩墓,出土西周及春秋時期的陶瓷器近100件。
該墓系壹座平地堆土掩埋的土墩墓,發掘前墓上有高大的封土堆,封土平面呈長圓形,東西長33.5米,南北寬23米,高4米,整個封土均選用較為純淨的硬質生土堆築而成,局部可見清晰的夯層,墓葬位於封土堆的底部中心位置,墓底平面經過人為的精細加工,局部可見人為鋪墊的草木灰,根據隨葬品的分佈及週邊低於墓底的排水溝判斷,墓底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東西長5.95米,南北寬2.55米,擺放的隨葬器物共48件,隨葬品以原始瓷和印紋硬陶為主,主要器物種類有原始瓷豆、尊、杯、盉、印紋硬陶罐、瓿、杯等,還出土了10件陶紡輪。
墓葬隨葬品
該墓的重要之處還在於,除了位於土墩底部中心的墓葬本體外,在土墩的週邊還發現了多組相對獨立的器物組,這些器物組除壹組器物的時代面貌與墓葬相近外,其餘各組時代基本都屬於春秋早期,有的僅1件印紋硬陶,有的為集中放置的幾件印紋硬陶和原始瓷器,也有的是成堆的印紋硬陶和夾砂陶等破碎的陶器,器物組的共同特點是都位於土墩的邊緣,各組之間相隔壹定的距離,從器物組的分佈形態初步判斷,這些器物可能是後人祭祀主墓時放置的。
位於良朋工業園區的上馬山墓葬群的發掘始於2007年,至今已發掘墓葬300多座,但絕大多數為漢墓,商周時期的土墩墓數量很少,該墓是規模最大的壹座,更為重要的是,墓葬本體的週邊多組祭祀器物組的發現,為研究土墩墓的埋葬及祭祀習俗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