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驪靬墓碑能破解千古之謎嗎?

資料來自華夏經緯網

驪靬亭

驪靬亭 

 

     兩千多年前,一支戰敗的古羅馬軍團神秘失蹤。史學界許多專家認為,該軍團流亡到了甘肅,並被漢政府安插到永昌縣者來寨村,並修築了“驪靬”城堡。

    可是中國和古羅馬遠隔萬里,中間有荒原大漠和高山雪嶺橫亙相阻,且兩國從未有過交戰,羅馬軍團何以能流落至中國西部的甘肅,是虛無的杜撰,還是歷史的真實?這一千古之謎一直困惑著羅馬乃至全世界的歷史學家。而關於“驪縣”的爭論也從來都沒有停止過。雖然在西漢的版圖上出現過一個定名為“驪靬”的縣 城。從《漢書》到《隋書》也都有準確無誤的記載,但真正的實物卻從來都沒有。

    近日,運抵永昌縣的一塊複製的記載隋朝力乾(驪靬)縣令成蒙的墓誌銘被專家們證實就是目前發現的關於記載“驪靬縣”

  的唯一實物。這也許為史學專家們破解古羅馬軍團失蹤之謎這一懸案,開啟了一扇大門。

  A 古羅馬歷史上最大的懸案

  西元前53年,即西漢甘露元年,西距中國4000英里的古羅馬帝國正處在劇烈的變革時期。到處籠罩著硝煙。當時,古羅馬帝國執政官之一的克拉蘇為了與已形成鼎足之勢的凱撒、龐培爭奪霸權,決定向東擴張勢力,掠奪金銀珠寶和佔領地盤。於是率7個軍團,4.5萬人的精銳部隊,越過幼發拉底河,發動了對古帕提亞王國(安息)的侵略戰爭。在激烈的卡爾萊戰役後,英勇善戰的安息軍兵誘敵圍殲羅馬軍團于荒漠深處,殘部從亞美尼亞撤出時又遭襲擊,克拉蘇被俘斬首。

    同時,克拉蘇長子普布利烏斯率精銳的第一軍團6000余人,從這場惡夢般的戰爭中突圍東逃,輾轉于防禦薄弱的安息東部防線。33年後的西元前20年,羅馬帝國和安息簽約言和,並相互遣返戰俘。當羅馬帝國要求遣返在卡爾萊戰爭中被俘的官兵時,安息國當局否認其事。羅馬人驚奇地發現,當年突圍的古羅馬第一軍團6000余人神秘地失蹤了,遂成古羅馬歷史最大的懸案。

  B 史書有載但無實物

  據《漢書·陳湯傳》記載:西元前36年,漢西域都護甘延壽、付校尉陳湯,率4萬將士西征匈奴郅支單于于郅支城,並“生虜百四十五,降虜千余人”。陳湯在戰爭中發現一支奇特的軍隊,以步兵百餘人組成夾門魚鱗陣、盾牌方陣,土城外設有重木城。

    這一戰法只有羅馬軍隊採用。史學家認為,這支軍隊當屬卡爾萊戰役中潰退並失蹤17年的羅馬殘軍無疑。陳湯將其俘獲,並帶至甘肅永昌縣境內,漢政府在祁連山麓始置“驪靬縣”以安置戰俘。幾乎在羅馬帝國向安息要求遣返戰俘時,西漢的版圖上出現了一個定名為“驪靬”的縣城。

    從《漢書》到《隋書》都有準確無誤的記載。《晉書·張祚傳》記述了西元31年“前涼張祚遣將伐驪靬或于南山(即照面山),大敗而返”的史實。《隋書》改“驪靬”為“力乾”,“開皇中,並力乾入番和(縣)”。唐代驪靬人的三次起義均見諸史冊。清代《後漢書補注》稱,驪靬縣“本以驪靬降人置”。

    多年來史學專家們的研究都停留在這些珍貴的史料記載上,考古專家們也費盡了週折,但都沒有發現記載“驪靬縣”的實物。

  C 縣令墓碑深藏農家院

  據武威市博物館副館長、考古專家黎大詳介紹,1988年12月甘肅省武威麻紡廠在修地下污水管道時,在武威市北郊金羊鄉宋家園村發現了唐代磚室墓葬,該博物館立即進行了搶救性的清理髮掘。

    經過清理,出土了唐代墓誌銘和一批花墓磚。在工作中,他聽生產隊長說,在他們村一姓李的農民家中,曾在1975年挖到一合(兩塊)石碑。他覺得這塊青石石碑不僅結實,而且光滑平整,認為棄之可惜,即拉回到家裏。他們家蓋房時,就將這塊石碑鋪在了廊檐下的臺階上。

    黎大詳聽說後,馬上趕到這個農民的家裏。這家人十分通情達理,遂即將石碑撬下來,由於石碑刻字的一面鋪在下面未有磨損,字跡非常清晰。經辨認,是一塊隋朝縣令成蒙墓碑,就用架子車連同唐代墓碑拉回博物館。經他對這塊墓碑和唐代墓碑數月的研究,黎大詳寫了一篇題為《武威發現隋唐墓誌》的文章,發表于1993年第10期的《文物雜誌》上。

    武威出土的隋朝力乾(驪蚠)縣令的墓碑,墓誌蓋呈方頂形,邊長51厘

    米,厚6釐米,頂上部邊長27釐米,厚9釐米,正中刻有“成公府君墓誌”三行六個大字,係真書字體,遒勁有力。石碑為方形,邊長50釐米,厚67釐米。碑上刻有20行小字,滿行為22字,左上角一塊殘角處,尚有11字無法知曉,其他字跡清晰可辨,筆跡雋永而剛勁,不僅佐證了“驪血錄血錄革幹縣的存在,還是研究魏晉書法難得的實物資料。

    據墓誌銘所記,墓主人成(諱)蒙,字永錫,東郡人。祖父都督州主薄,父親為涼城平正。由於他天資聰穎,武功高強,被薦用為衙府衛士,後從軍于曹參軍,並隨其執法,曾管理于少數民族蕃僚,再後來升遷至武威郡,先後任大城、力乾二縣縣令。其體恤民情,政績突出,倍受讚譽,卒于大隋開皇四年農曆3月5日即西元584年,終年74歲。在他去世後的16年後,70歲的夫人李世暉病死,于第二年即大隋(西元601年)三月二十六日合葬于姑臧縣顯美鄉藥水裏。碑中還記載了成蒙夫人的身世和美德。該墓碑距今已有1406年,現存于武威市博物館。

  D 沉寂三十載

  從1975年發現出土成蒙墓碑之後的32年時間裏,這塊墓碑一直靜靜的安放在武威市博物館裏。直到2007年6月15日,永昌縣文化局的工作人員在武威市博物館交流考察時才得知有這麼一塊彌足珍貴的墓碑。

    消息傳出後,永昌縣委縣政府當時就極為重視,立即派人取回該碑拓片。經過文物專家們的考證,最後證實“驪靬縣”的唯一實物。永昌縣有關部門與武威市有關領導和博物館協商後,將其複製。2008年3月11日,永昌縣舉行了迎接驪縣令成蒙墓誌銘入永昌儀式,這塊墓碑被放置在永昌縣博物館。並將在近期舉行的“驪靬”文化展覽中亮相。至此,永昌縣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證實“驪靬縣”的實物。

    力乾(驪蚠)縣令墓碑的驚現,已經引起了國內外有關史學專家和諸多媒體的極大關注,這對進一步揭密古羅馬軍隊定居甘肅河西走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楓愛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